第(2/3)页 老村长范七爷也算出来了,拄着拐杖的手抖的更狠了。 他们几家是跟着水清一起种的, 他们沤肥没水清家多,肥力不够,亩产量比不上水清家,但差距应该不会太大; 就算差的大,一千斤也会有,那就是二百多两银子! 一亩地能有二百多两的收益,放在以往打死也不敢想啊。 年岁大的当场好几个被扶着回去躺着了,让年轻人负责收药材。 所有人又转移到许婆婆的地里。 这是今年才种的,还是一百多个汉子齐齐开挖,没一会全部装进竹筐抬了过来。 这次明显比拳头小多了,最大的也才开窝的鸡蛋般大小,大多比鸟蛋大一些。 又是胡文华上前掂重量,报出一个数:“一共六百五十斤。” 有了前面的对比,在场的人立即七嘴八舌总结经验:“这一年的明显小多了,看来还能长,从一年长到两年,就是从鸟蛋、开窝鸡蛋大小长到拳头大小。” “那两年到三年的是不是还能长更大?咱们要是再让其继续在地里长,是不是还能长大?” “对啊,丁叔不是说了吗?年限长的价格翻了一番呢!” “但也有风险啊,你们想要是夏季再要是发洪水了咋办?或者一直下雨泡烂了咋办?那不是目前的也没了?” 听到这儿,所有人陷入沉思。 又有人提出来:“况且咱们现在只知道两年的,三年、四年、五年的也不知道啥样,一直不收,假如后面不长了或者在地里烂了坏了呢?” 这个水清倒是知道,人工种植的三年一般效益最大化,五年往后基本不长了,所以单单论重量的话最多五年,控制风险的话三年采收最好。 她开口道:“很简单,我的地今年只收一半,剩下的到明年就是三年了,明年剩下的亩数再挖一半,和今年对比一下就能知道亩产量高了多少; 剩下的每到下一年再挖一半,这样对比下去应该就知道了,与此同时每年采收过后的继续种植,循环往复,既能知晓每个年数的亩产量,也能控制风险,每年都有收益。” 张婶子听完,第一个举手,大声附和:“这个主意好!水清我跟着你也这样做!” 这次种药材,她家又是跟着水清第一批种!并且全部土地全部用来种药材了。 第(2/3)页